近日,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启动“新塍大米”公用品牌的碳足迹核算工作。“新塍大米”也成为嘉兴市首个开展碳足迹核算的粮食产品。
碳足迹作为衡量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销售等全流程的碳排放总量。其计算覆盖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助于全面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新塍镇是嘉兴市最大的产粮镇,拥有完整的稻米产业链,从种质研发、基地生产到稻米制品加工一应俱全。今年,“新塍大米”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名优“土特产”。此次碳足迹核算将涵盖“新塍大米”从播种、施肥、农药使用、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脱粒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精确计算单位重量大米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将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专业认证,最终形成碳标识。
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碳标识不仅能帮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引导绿色消费,还能帮助生产企业精准定位高碳排放环节,为节能减排提供明确方向,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事实上,“新塍大米”在绿色发展方面早已先行一步。此前,新塍镇探索稻渔共生、鳖稻共生、蛙稻共生等生态套养模式,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此次碳足迹核算工作,将与这些生态种植模式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的负面影响,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奠定基础。
接下来,秀洲区将持续优化种植、加工等环节,推广更多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新塍大米”的碳排放量。同时,积极探索“碳积分”等市场化应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为绿色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此外,秀洲区还计划借助碳足迹核算成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塍大米”乃至整个秀洲区的农产品在绿色发展领域走在前列,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