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科技创新 逐质向新 创见未来 浙江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 塑造发展新优势

逐质向新 创见未来 浙江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 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开启机器视觉“智慧之窗”,到浙江大学找出抑郁症脑机制“元凶”,再到白马湖实验室科研团队发明新型绿色…

  从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开启机器视觉“智慧之窗”,到浙江大学找出抑郁症脑机制“元凶”,再到白马湖实验室科研团队发明新型绿色甲醇低碳燃料……刚刚过去的2024年,浙江科技创新成果百花齐放,创新活力驱动全省科技发展万壑争流。

  新岁已至,创新浙江启新程。1月9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开幕式暨第二届浙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活动以“创新浙江新质未来”为主题,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深化建设为牵引,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据了解,本次活动周由“1+2+N”即1场开幕式、2大主题专场、N场市县子活动组成。开幕式上,一系列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关举措正式发布。

  双管齐下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里”

  浙江是科技大省,科技成果数量多、质量好、市场化程度高是显著特征。但市场化环境下,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操路径、尺度及边界把握仍然比较模糊,导致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仍然不能做到完全“心中有数”。

  如何实现公正、规范的公开交易,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的转化模式?开幕式现场,《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范》正式发布,让“浙”里成果公开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内控管理有了明确标准,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里”。

  作为围绕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出台的全国首个通用性省级地方标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填补了国内科技成果公开交易领域标准的空白。

  据悉,该标准明确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活动的民事主体、科技成果交易的机制要求、数据库建设要求以及信息安全要求,提炼并规范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的一般要求及流程,对科技成果交易的规范实现闭环。标准让各类技术要素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市场化配置,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规范转化、安心转化,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供参考范本。

  “以往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保障,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在现场,不少交易参与人员表示,“该规范为各个单位落实责任提供了有理可循的依据,统一了科技成果标准化、体系化落地转化的步调,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交易双方也更安心。”

  而由浙江省科技厅提出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范》作为全国首个围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内控管理出台的通用性省级地方标准,于1月14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成果管理、成果赋权、转化审批、公开交易、作价投资、奖励分配、风险防控等内容,为成果转化各相关方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指南册。

  “有了这两个‘规范’,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尽职免责、司法保护等改革举措更加细化具体,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科技成果标准化,构筑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安心池’。”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池联动搭起技术落地“更暖温室”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

  在浙江,企业能够“先用后转”,更快享受技术成果。在专利保障下,企业可以先行试用科研机构的成果技术,达到预期效果后再进行深度合作与成果转化,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投入和试错成本,为推动科技成果资源化利用、体系化对接提供了新方法。

  “这就是‘先用后转’成果池,就像一个水库,把各个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汇集起来。”省科技厅成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校院所与企业将以此为纽带,更快捷地寻找潜在合作对象,更充分地了解彼此能力与需求,并借助政府构建的一系列保障机制更加有底气地实施产学研合作。”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内较早设立“成果池”的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对“成果池”内科技成果进行分类分级,形成“筛选、判断、对接、先用、中试、后转”全流程运营模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配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超威集团自身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先用后转”。“未来,我们将利用‘成果池’,把电池产品从3.0版本向4.0、5.0上推进,实现成果在全产业链上共享。”超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开幕式上,浙江首批“先用后转”“成果池”正式启动建设。除了超威集团,还有城西科创大走廊泛低空、萧山视觉智能、嘉善通信电子、武义电动工具、浙江大学龙泉汽车热管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工业元宇宙、桐乡高分子材料、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等共计9大“成果池”首次亮相,成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先行示范。

  此外,现场还正式揭牌成立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鉴证评估中心。作为中国人保财险在杭州设立的创新型服务机构,该中心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识别、评估、预警、补偿等全过程服务机制,逐步形成成果转化“风险池”,为重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风险减量服务。“我们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当转化遇到瓶颈,以技术需求接力救济机制降低研发活动风险;当转化失败,以风险补偿机制来减少创新主体损失。同时,中心也积极推动投保贷联动,撬动社会资本、信贷等多种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

  借着政策补助“东风”,企业和机构最高可享受80%的风险减量保险财政补贴,针对科技转化的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等形成了“政府补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的风险补偿机制。结合人保财险先行探索经验,相关风险评估支撑体系已经在丽水龙泉“先用后转”、温州龙湾“先投后股”、嘉兴“嘉科保”、衢州中试保险、舟山“育种育苗”人才险、科技保险“科知保”等领域落地,逐步实现从单个保险产品供给到整体风险减量管理体系、从单纯保险服务到科技创新活动利益共同体转变。

  未来,浙江将聚焦重点产业链构建“成果池”“资金池”“风险池”“安心池”“政策池”的联动机制。“整合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成果组建‘成果池’,利用好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尽职免责、司法保护等改革工具形成‘安心池’,布局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实施技术经理人派驻制和‘科技副总’机制完善‘政策池’,整合‘投、贷、保’金融资源打造‘资金池’,围绕重点产业链构建风险减量和补偿机制建立‘风险池’,以‘五池联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开幕式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提出汇聚科技成果转化“五大资源”的融通联动模式,让科创技术落地更加高效,为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强大引擎。

  双百千万

  厚植省域协同“创新土壤”

  “采用石墨烯絮片制成的4斤冬被,保暖性可与8斤甚至10斤的普通冬被比肩。”在大会现场的“浙里好成果”直播间,杭州国际石墨烯博览馆馆长吴婷正向观众展示石墨烯终端产品。重量轻、保温强,这些原本应用于高精尖科研领域的新材料,此刻正实实在在走向大众。

  除此之外,还有“天目山一号”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高风险致病微生物精准检测仪器、紫苏乌龙茶……多个“浙里好成果”在直播间与大众见面。同时,大会现场设置线下专场路演平台,来自白马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之江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的一批标志性成果也在此同场竞技,生动展现了浙江科技的硬核实力。

  让好成果面向大众广泛传播、面向市场精准推介,是我省“双百千万”专项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举措之一。2023年以来,我省百家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百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千名青年人才入企实施千次产学研合作、万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万项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省市县贯通联动、共同打造“1+11”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探索形成了N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专项行动实施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批示范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杭州制定出台《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引》,发布全国首个成果转化领域大模型“智者大模型”;宁波依托国家级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形成“企业凝练需求,科研团队开展研发攻关,政府企业共担研发投入”的立项引导激励机制;温州打造“瓯江科创慧”成果转化品牌,通过医工结合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方式,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满天星计划”“越快转”“廊链汇”“衢动力”……在展示洽谈专区,紧扣“双招双引”这个关键,11个设区市带着各具特色的“双百千万”行动品牌集体露面,高能级的平台载体、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吸引不少企业驻足交流。在品牌矩阵牵引下,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形成了30多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做法,涌现出了概念验证、“科技副总”、先投后股、“中试+”等首创经验,成为创新浙江建设的生动写照。

  同时亮相的还有“之江同心·新知新质圆桌会”智库群。作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圆桌会机制由省科技厅和省委统战部共同建立。圆桌会围绕生物医药、通用智能机器人、磁性材料等领域在11个设区市进行体系布局,凝聚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等各界人士的力量,齐心协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把脉”,加快破解科技创新这道“必答题”。

  未来,浙江将纵深推进贯通省市县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推动更多成果转化的首创经验和模式路径持续涌现,打响“浙里好成果”品牌,以市场机制构建精准的供需匹配、合作对接机制,让更多好成果联动资本、走入企业。

  在“浙”里,创新与规范并驾齐驱,技术与产业同频共振,政策与市场携手共进。今朝踏稳创新路,明日更展科技图,浙江将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推进教科人一体化,促进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书写科技强省新篇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质生产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xzicn.com/news/kjcx/2271.html
上一篇博彦科技与美锦能源携手 共绘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新蓝图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龘龘

作者: 龘龘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1688011@qq.com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5168801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2:30,节假日无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