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产才融合,嘉兴南湖高新区锻造区域发展强引擎

产才融合,嘉兴南湖高新区锻造区域发展强引擎

近日,《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出炉,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位列“2025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60位,较去年提升5个位次。  嘉…

近日,《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出炉,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位列“2025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60位,较去年提升5个位次。

  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南湖高新区)是浙江省最早规划建设的四大科技城之一,也是浙江省微电子产业“万亩千亿”平台。自成立之初,南湖高新区就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才融合道路,与其他省级开发区形成鲜明对比。

  2003年12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式落户,拉开了南湖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序幕。此后,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十余家高能级创新载体相继落地,逐步构建起强大的人才磁场。

  以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为例,该院由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建,2017年落户南湖高新区,专注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化应用。目前已建成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际首条柔性集成器件制造中试线,累计获国内外专利844项,汇聚中外院士5人、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1人,科研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超过80%。

  除自身科研队伍建设外,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还带动54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嘉兴。2018年,朱海斌博士加入柔电院,担任柔性光学测量技术研究所所长。他表示:“研究院的定位让我能深入对接产业需求,快速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提供解决方案和样机开发。”2023年,朱海斌创立迈沐智能公司,专注于智能检测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产品已在垂直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不仅仅是项目孵化,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本身也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引擎。而就在不久前,南湖高新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与明新旭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签约,将携手共建明新人工智能柔性新材料产业园,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身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前沿新兴产业领域,全力招引优质项目,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集聚效应。

  除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外,也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去年底,南湖高新区与嘉兴南湖学院合作共建的人工智能现代产业(人才)学院正式揭牌。打造产业链、专业链、课程链、创新链“四链衔接”人才培养体系,该学院选聘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和龙头企业中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担任“产业教授”,构建校企双轨育才机制,每年计划培养200余名“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复合型人才,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引才育才的同时,南湖高新区始终紧扣微电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三链融合”。

  今年8月底,凯乐士科技AI+机器人项目签约落地,涵盖制造基地扩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设立及AI+机器人产业园建设等内容。凯乐士科技由海归博士谷春光创立,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物流机器人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6年落户以来,已成长为南湖区人工智能产业的标杆企业。

  这样的案例在南湖高新区不断涌现。据嘉兴南湖高新区人才创新服务中心主任龚晓春介绍,“招才引智不是简单追求数量,而是围绕产业根基与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布局”。

  今年一季度,总投资近13亿元的“汇智之环”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规划建设5.3万平方米AI硬件制造基地、6万平方米产办研一体化空间及中试加速厂房,未来将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形成“研发—中试—孵化—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为算法工程师、硬件专家、产品经理等多元人才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以“汇智之环”为牵引,南湖高新区正积极构建“两轴一带四节点”人工智能产业格局,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XR光学、柔性电子等前沿领域,力争五年内建成长三角人工智能垂直应用示范区。这里不仅将成为科研创新的高地,更将成为成果转化的沃土,为人才提供从技术构想走向产品落地的完整路径。

  今年上半年,南湖高新区共签约66个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其中包括8个重大产业项目和2个世界500强项目。在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领域,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正加速落地,为高层次人才铺设了优质的“创新赛道”。

  人才既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下、用得好”。南湖高新区从人才成长全周期出发,通过科创基金、“南湖投贷保”、人才驿站等多项举措,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人才服务生态,持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南湖高新区已集聚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超3000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突破10%,2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构筑起浓厚的创新生态氛围。从“筑巢引凤”到“育林成生态”,南湖高新区正通过深化产才融合,让人才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质生产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xzicn.com/gdzb/znzz/2806.html
上一篇钢铁行业电气化新时代来临,Kanthal康泰尔Globar®碳化硅加热元件引领辊底窑炉技术升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力龙5

作者: 力龙5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1688011@qq.com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5168801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2:30,节假日无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