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桐乡经济版图上,处在西北侧的河山镇以“小而精”著称:全镇区域面积仅占桐乡5.5%,人口占桐乡常住人口比例不到4%,全镇拥有64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亿元企业18家。
向创新要动力,新赛道里把握新机遇。河山镇有关负责人说,该镇紧扣“外争资源、内增活力”的精神,通过持之以恒地坚持“向存量要增量”,河山镇的产业结构不断调靓,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发展新质生产力。
技术设备革新
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树高千尺,不离其根。河山镇产业特色鲜明。早期工业依靠绢纺产业勃兴,给小镇留下了完整的产业链。尽管绢纺已淡然退场,但随着关联企业转型升级,纺织业依旧占据河山工业的半壁江山。目前,全镇纺织类规上企业有24家。
浙江景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5年,这两年瞅准国内户外运动兴起的契机,通过专注户外功能性面料的创新研发与生产制造,加快设备迭代,投入3700万元购入150台国内最新型的喷气织机,陆续研发出36款新面料,逐步在户外运动纺织产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这款面料正面采用尼龙与氨纶组合,通过加捻工艺处理,耐磨耐用且垂感良好,反面精选48支纯羊毛,亲肤又保暖。”该公司总经理陆明拿出新款喷气织机织成的一款户外面料,脸上露出喜色:“没想到为了这块面料,两批欧洲品牌客户找上门来了,争着和我们合作!”
技术创新加设备更新,换来新的发展空间。如今,景丰纺织公司不再只能生产简单的涤纶面料,具有防水、透气、速干等多种功能的高端复合面料照样轻松拿捏,年销售额有望从2010年的120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1亿元以上。
技改蔚然成风。今年夏天,亚麻纱凭其透气、吸湿又抗菌的特性,从“纺织江湖”脱颖而出。河山镇的思源纺织有限公司嗅到市场变化后,立马调转方向,通过技改掘出了新赛道。走进企业崭新的数字化纺纱车间,一排排细纱机组高效运转,“吐”出一条条细如发丝的纱线。“我们淘汰了182台套传统设备,新机器单机锭数从256锭升到384锭,单机产量直接提升50%。”该公司负责人姚菊良说,目前新的数字化产线才投产一半,全面达产后,年产值有望再提升1亿元。
焕新促蝶变。在桐乡市中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7000吨绿色高档生态纱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整套生产线全部焕新,生产线火力全开,每天轻松“流淌”出8吨绿色高档生态纱,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园区有机更新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腾空间
如果把企业的技改形容为乘法,那河山镇政府主导的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就是除法——向低效用地、产能开刀,破旧立新,实现“凤凰涅槃”。
望着公司崭新的厂房和数字化车间,河山伟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企业的老厂房占地76亩,由于设备老化早已跟不上市场需求,增速逐渐放缓。得益于河山镇实施的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工作,企业得以搬进新的厂房,如今占地面积缩减了65%,产值还有所增长,实现了“占地减少,效益提升”的喜人态势。
自2022年开始,河山镇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低效用地腾退,累计已腾退662亩,连续3年领跑桐乡。今年以来,全镇已完成腾退低效用地92.83亩。同时,该镇通过优化空间功能布局,积极探索未来产业社区、工业邻里中心等多元产业空间模式,有效提升园区开发与使用效率。截至目前,河山镇园区更新总面积已达515.86亩,实施项目17个,预计投产后产值约50亿元。
筑巢引凤来。河山镇坚持开展“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围绕前沿材料、精密制造、现代纺织等重点产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精准招商。提前6个月建成、去年底开启试生产——浙江宋泰智能流体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奶茶、乳品等行业提供高端装备,自去年落户河山镇后,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宋泰流体已做到国内细分市场的TOP3。
服务效能不断提速。河山镇坚持做好为企服务,常态化开展“惠企大走访”行动,协调解决企业各类困难和问题超200件;深入推进企业与浙江大学、乌镇实验室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专家入企服务12次;组建小河助企服务团,用好“红色代办”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办证“零次跑”,加快工业项目推进。
眼下,一场重大项目“优结构、促招引、增后劲”百日攻坚行动在嘉兴全面铺开,而河山镇也在全力攻坚大项目。今年3月,河山镇启动新凤鸣集团中鸿新材料项目二期项目300亩土地的征迁工作,目前为止完成了245亩土地供地。依托桐乡市重大项目推进专班的保障,后续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未来,该项目在河山镇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河山镇在新材料新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评论列表()